如何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围绕如何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刘占芳、杜惠平、王本朝等住渝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刘占芳委员: 强化高校退学机制 提高毕业生质量
“高校应树立学生淘汰管理理念,强化刚性退学管理机制,激发学子们读书学习和研究的动力,从而保持并提高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刘占芳对如何提升高校教育质量问题提出建议。
“高校有部分大学生和研究生存在缺席逃课,上课玩手机打游戏,学习不主动,课前无准备、课后不复习的现象。”已从事20余年高校教学的刘占芳对此有着深刻的感受。他说,现在很多老师事实上已降低了要求和考试难度,否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拿不到学分,很多都无法正常毕业。刘占芳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好好学习,达到基本的教学和技能要求,最终考试合格,这是一名合格大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条件。“这个底线不能突破,否则,高等教育的质量无从谈起。”
为此,刘占芳认为,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行宽进严出,高标准、严要求保证教学质量。另外,他认为,还应严格控制毕业门槛,逐渐降低所谓名校和一般学校毕业生的差异,这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助于扫除大学排名的浮躁之风。
“目前教育部门有退学管理规定。因此应强化这个机制,树立淘汰思想观念,提高毕业生质量。”刘占芳说。
杜惠平委员:
师范院校应变革教学模式
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院长杜惠平看来,教师教育应该主动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提高师范生对现代课堂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
“如果期望未来的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能够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那么师范院校就应该首先变革教学模式,让未来的教师体验到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如何启发、培养学生兴趣。”杜惠平言之切切。
未来优秀的教师从何来?他建议,探索实行定向师范生动态管理制度,允许定向师范生和非定向师范生在校期间进行二次选择,对一些特殊专业应做好面试,以保证其专业水平。此外,建立完善定向师范生的学业情况刚性考核指标,对不能完成指标的应通过必要的清退机制予以清退。
王本朝委员:
建立教师队伍遴选和淘汰机制
“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决定了导师必须德才兼备,应该严格导师的遴选标准和淘汰机制,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有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教师领域基本上是终身制,没有淘汰机制,进去也没有遴选机制。只要是学师范的毕业了就可以当教师,哪怕不完全具备教师基本素养。
“另一方面,教师的个人能力素养也参差不齐,少数人实际上不太适合做教师。”王本朝说,很多教师讲课,一个教参可以用十几二十年。可能这一届教你,下一届用同样的知识体系教你弟弟妹妹,教育是传授知识的,而知识更新应该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他还举例说,比如有的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看都不看直接就写三句话“主题不明、结构不严、语句不通。”但是他又不说怎么把语言写通顺,主题写鲜明,结构写严谨,让你自己去悟。“为人师表持这种态度,怎么可能教得好学生。”
对此,他建议,建立教师队伍遴选和淘汰机制,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敦促改变这种消极的教学态度,通过考核成绩划分教师等级,让不合格的教师退出岗位,让真正优秀的教师顶上来,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